2020新春伊始,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中医药在救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中药中“艾叶”/“艾绒”身先士卒,为我们的防护与救治工作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关于艾叶的相关科普知识:
一、艾叶的历史渊源
李时珍这样描述蕲艾:“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桠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间出穗如车前穗,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
何为蕲艾?明代《本草纲目》提到:“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湖北蕲春县所产的蕲艾叶为艾叶的道地药材,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挥发油、总黄酮及鞣质等活性物质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地区所产艾叶的平均含量。
艾叶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也是世界上著名艾灸疗法的原材料,具有悠久的历史。艾叶也是可直接供内服或外用的传统中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等功效,其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鞣质等。
古代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流传已久,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二、本草艾叶
艾叶长什么样呢?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其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而艾绒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按一定的工艺经粉碎( 人工捣碎或机器粉碎) 过筛后所得的细软绒状物。
正品艾绒为表面灰黄色、土黄色、浅褐黄色或带灰绿色及呈暗绿黄色的绒团状物,散有或多或少的黑色至绿黑色的小点(叶片碎末),质轻柔软、气特异清香或微香、味苦(微)辛微涩。
艾绒的等级区分
等级低、质量差的艾绒多呈暗绿黄色或带灰绿色,手指揉捏有粗糙感并可有扎手感(混入茎纤维较多) ,香气较浓。
等级较高、质量好、纯度较高的艾绒呈灰黄色、浅褐黄色,质轻柔绵软,手指揉捏无粗糙感且不扎手,气微香。黄金绒多呈较纯的淡褐黄色、黄白色或土黄色,绒团松软细腻,黑色小点极少,手指轻揉易散离,揉捏绵软而无糙手感。
按原料艾叶的贮藏时间长短不同,将加工成的艾绒分为新艾绒与陈艾绒,陈艾绒又分为一年陈、二年陈、三年陈等。古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
纯度较高或质量较好的艾绒中,挥发油和总黄酮的含量反而较低。新艾绒中的挥发油和总黄酮含量较陈艾绒高。
艾绒质量的优劣是影响艾灸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控制艾叶的质量,以控制艾绒及其艾灸制品的质量,从而保证临床艾灸的疗效、安全。现代一般认为,新艾绒做的艾条挥发油含量高,火力猛,易灼伤皮肤、经脉; 陈艾绒因挥发油散失较多,柔而不燥,热而不烫,临床效果理想。因此,艾灸最好选用存储3年的陈艾叶制作的3年陈艾绒。
三、艾片并不是艾叶提取制成的,应当区分
艾片为菊科植物艾纳香的新鲜叶经提取加工制成的结晶,而非菊科植物艾,应当注意艾片与冰片的区别。
四、熏艾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早在春秋时期,《庄子》中就有记载“越人熏之艾”。《离骚》中记载“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晋朝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到:“断瘟疫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说明以艾叶熏蒸达到消毒隔离的作用已有广泛应用。隋唐时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唐代诗人韩愈在《谴虐鬼》中写道:“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烈火围”。可见已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在疫情发生时使用艾叶进行防疫治疗。明清时期,《普济方》也中论述了用艾灸治疗时气瘴疫及霍乱。
临床上多使用艾灸条点燃,利用艾烟对临床环境进行空气消毒。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艾烟对长期经历艾烟的针灸医师呼吸系统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但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眼症、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患者或小儿家庭仍要慎用。
艾叶香囊:艾叶、苍术、佩兰等组成的避瘟疫香囊。临床使用亦非常广泛。
王府医院实拍照片
目前的临床研究中使用的避疫方组成及熏蒸方法各异,成分较为复杂。因此,针对不同的特色中医药避疫方的现代化药理研究及其预防病毒感染的深入临床试验仍有待开展,而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使用艾叶、苍术、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具有药理研究基础的中药材配合煮沸熏蒸等方式进行消毒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疫病流行就有300多次。我国在几千年的疫病斗争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防疫经验及一套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医疫病学体系。其中,运用艾叶、苍术和白芷等香燥之品为主的中药材熏蒸进行防疫是古代医家和人民的独特创造,在古代的防疫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
在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中,我们仍然延续古法。相信未来祖国的中医药定会开遍世界,绽放光彩,为全人类的健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岳鑫.野艾叶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海峡药学2019年第31卷第11期.103-105.
[2]赵 莉,武 娟等.汤阴艾叶品质研究.亚太传统医药.2019年6月第15卷第6期.24-26.
[3]武 娟.万定荣等.艾灸疗法原材料艾叶和艾绒的鉴别.中国药业.2019年6月5日第28卷第11期.1-3.
[4]胡伟尚,吴巧凤.中药熏蒸防疫历史沿革与现代应用探讨.中草药.第51卷第4期2020年2月.895-901.
文章丨药剂科 郭丹丹 徐婷婷
图片丨药剂科 郭丹丹 徐婷婷
编辑丨发展规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