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标志着全世界共同攻克癌症的决心与愿望。随着癌症发病率的增高,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防癌问题,而防癌体检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与癌症发生率最相关的因素是年龄。无论男女,癌症发病率从40岁以后呈指数增长,同时老年男性相较老年女性,患癌几率也相对要高,我们所熟悉的肺癌、肝癌、胃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都是老年人易得之病。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不可避免患癌的概率会随之抬升。那么为什么年龄高会患癌呢?答案是基因突变。我们体内癌症基因中突变一个或几个,发生癌症的概率就非常高。细胞分裂组织生长的时候,在每一次细胞分裂时都会产生基因突变。而岁数越大,细胞需要分裂的次数就越多,所以老人比年轻人易患癌症。
除此之外,长期器官损伤,反复修复组织容易诱发癌症。人体器官组织受到损伤越多,需要修复也越多,组织修复需要靠细胞分裂来完成,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基因突变的危险就会随之增加。如太阳暴晒损伤皮肤细胞,皮肤晒伤次数和皮肤癌直接相关;长期抽烟或重度空气污染损伤肺部细胞,容易患肺癌;长期吃刺激性和受污染的食物,损伤消化道表皮细胞,会增加食道癌、胃癌、大肠癌、直肠癌的发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伤害肝细胞,携带者容易得肝癌。
每个人的细胞分裂一次产生突变的数目不同。主要受遗传影响,有的人生来携带一些基因突变,虽然不直接导致癌症,但每次细胞分裂会使突变数目增加。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她的家族和本人都携带有肿瘤抑制基因BRAC1突变,细胞分裂时产生的突变比正常高达百倍,并且她的母亲及家族中多名女性很早患了乳腺癌。而她自己有87%可能患乳腺癌,为了防止乳腺癌,预防性切除了乳腺。
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其中男性248万例,女性209万例,2020年中国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其中男性182万例,女性118万例。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发人深省,警醒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时刻绷紧预防癌症这个弦儿。预防癌症,不仅仅是关爱自己,也是关爱我们的家庭。一旦患得癌症,会给患者的身心、家庭的幸福以及家庭支出造成沉重的打击,因此防癌是减少这种伤害最有效的方式,而健康体检是防癌的关键。
预防癌症的常规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尿酸、肿瘤标志物、超声、心电图、胸正位X片等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疾病,进一步的体检如乳腺B超:乳腺癌、纤维瘤、乳腺增生;甲状腺B超:腺瘤、小结节、甲状腺癌;肝胆胰超声:胆囊结石、血管瘤、肝硬化、肝癌、囊肿;腹部CT:间质瘤、肝癌、肠肿瘤;胃镜肠镜:胃癌、结直肠癌、胃肠息肉;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癌抗原CA199升高。平时要多注意肝癌、胰腺癌、卵巢癌、肠癌及胃癌。
常规体检诊断癌症的概率很低,需要进一步的提供线索。如青年人贫血,除女性因月经失血性贫血外,需高度警惕,必须查找原因,如早期胃癌引起的贫血,胃镜检查最有价值,是发现胃、食管、十二指肠疾病的金标准。胸正位X片,发现较大肿瘤概率高,但对早期肿瘤小结节,漏诊率,以低剂螺旋CT检查为好。直肠指诊可以发现低位直肠癌,且便潜血试验阳性,需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癌。故应针对高危人群,建议在常规体检基础上,再选择有意义的筛查项目检查。以下是常见癌症的筛查建议。
01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50 岁以上人群;40岁以上,有2周以上的慢性便秘、慢性腹泻、大便形状改变、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大肠腺瘤治疗后、长期患溃疡性结肠炎、肠癌手术后、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 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家族史的 20 岁以上直系亲属。筛查建议: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肠镜检查,如肠镜检查无异常,建议胃镜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02胃癌高危人群
60 岁以上,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良性疾病术后残胃10年、胃癌术后残胃6~12 月、有异型增生、中重度肠化生、明确有家族史、胃黏膜巨大皱褶症。40岁以上有上腹痛、腹胀等不适,并有慢性胃炎及有肿瘤家族史。有以上情况之一,筛查建议:定期胃镜检查。
03肺癌高危人群
40岁以上,有以下至少一项危险因素:吸烟20年,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被动吸烟;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职业暴露史;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筛查建议:建议低剂量32层以上螺旋CT(LDCT),扫描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每年1次。
04乳腺癌高危人群
有以下多条乳腺癌高危因素,未育或35岁以上初产妇、月经初潮低于12岁;行经42年以上、一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50岁以后患乳腺癌、卵巢癌、对侧乳腺癌;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以上人群。建议筛查:20岁以后每年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乳腺磁共振(MRI)检查。非高危人群临床体检:20~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X线摄片检查:35 岁,隔年1次,40 岁以上,每1~2年1次;60 岁以后,每隔2~3年1次。超声检查:30 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05肝癌高危人群
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有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证据、有肝癌家族史、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引起的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筛查建议:甲胎蛋白 (AFP) 及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1次。
06宫颈癌高危人群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3年的女性。筛查建议:21~29 岁,宫颈细胞学检查,每2~3年1次;30~65岁,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年1次,或HPV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每5年1次。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筛查年龄同未接种疫苗人群。
07前列腺癌高危人群
50 岁以上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40 岁以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大于1μg/L男性。筛查建议:血清 PSA 检测,每 2 年1 次,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检测终止时间。40 岁以下不需要筛查。
08胰腺癌高危人群
家族性胰腺癌家系中,胰腺癌患者的一级亲属,黑斑息肉综合征(PJS)中,患病的一级亲属为CDKN2A(p16)、BRCA1、BRCA2、PALB2、ATM基因突变携带者、遗传性胰腺炎者,需重点筛查。筛查建议:超声内镜 (EUS) 或核磁(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其他一般人群,可行腹部超声初步筛查。
临床常见到年轻的癌症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作为医生,很想挽救他们的生命,可惜没有机会,很无奈,很痛心,很遗憾。所以,随年龄增加,建议大家了解防癌筛查体检,以便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