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然而,对于超过2亿的中国花粉过敏人群来说,这却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从4个月大的宝宝到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能被花粉这个“隐形敌人”盯上,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各种不适接踵而至。

别担心,这份“花粉过敏求生指南”将为您保驾护航!我们将带您了解花粉过敏的常见症状,教您如何科学防护,远离过敏原,并为您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让您在这个春天也能尽情享受美好时光!

 

花粉过敏的典型症状与鉴别

花粉过敏本质是免疫系统对花粉的过度反应,症状多集中在黏膜和皮肤,易与感冒混淆,需注意区分:

提示: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且季节性反复发作,需警惕花粉过敏!

 

安全用药指南:花粉过敏常备用药

根据症状及严重程度,合理选择药物(用药前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鼻用糖皮质激素
可以有效地缓解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症状,且局部、全身副作用少、轻微。选用时要注意药品说明书年龄限制和推荐剂量。而且,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般不能用。

但使用鼻用激素药注意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要遵医嘱,切勿随便停药和增加疗程、剂量。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可有效缓解轻度的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这类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是目前用于花粉症治疗的首选药物。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与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常用眼部用药
眼部症状也可使用含抗过敏成分的眼用药物,如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奥洛他定滴眼液等。必要时可合并使用含有激素的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当有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妥布毒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眼膏等。

 

四步预防法:远离花粉侵扰

1. 实时监测,规避高风险时段
查花粉浓度:通过气象局官网或“花粉监测APP”获取实时数据(如浓度>50粒/千平方毫米为高风险);
调整外出时间:避免10:00-17:00花粉飘散高峰,选择清晨或雨后外出。

2. 物理防护,阻断花粉接触
低风险区: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中高风险区:升级为N95口罩+密封护目镜,穿长袖衣物;
归家清洁:进门后更换外衣,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睡前沐浴清除头发花粉。

3. 环境管理,打造无花粉安全区
室内: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避免晾晒衣物于室外;
车内:行车时关闭车窗,启用内循环模式,定期更换空调滤芯。

4. 增强体质,调节免疫平衡
饮食:多摄入维生素C(柑橘类)、Omega-3(深海鱼)、益生菌(酸奶),减少辛辣、酒精及高糖食物;
运动: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提升免疫力。

紧急情况处理

若出现以下症状,立即就医:
呼吸困难、喉头水肿;
全身性荨麻疹伴血压下降;
意识模糊或晕厥。

“杨柳依依”之下,柳絮漫天飞舞;“万紫千红”背后,花粉肆意飞扬。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小插曲”,但是,只要我们进行正确科学的防护,就能轻松应对花粉过敏。让我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既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谐的环境,又能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