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是第26个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健康生活,理想血压”。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城市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者和潜在患者人群,提高公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知和增进血压长期有效管理的意识至关重要。
健康生活六部曲预防高血压
健康生活六部曲指的是“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这对于高血压的预防有很大的功效。
一、限制钠盐摄入
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二、减轻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腰围男性控制在﹤90cm,女性﹤80cm。
三、适量运动
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条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同时进行适当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四、戒烟
老年人多有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唾液减少、清洁不到位,牙根处容易发生龋病,即根面龋,是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之一。预防根面龋可采取局部用氟方法,如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到医院接受牙齿涂氟等;合理膳食,控制甜食摄入总量和频率,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出现根面龋应及时治疗。
五、关注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预防牙周疾病
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
六、戒酒
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目前在饮酒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戒酒。
七、保持心里平衡
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九大高血压误区
误区1:血压正常,可以停药了
不要自行停药!严格遵循医嘱逐渐减量观察,但不能自行停药。
血压正常,说明控制的好,而不是“治好了”!血压会再次升高。间歇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愈发严重。
误区2: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平稳降压的原则。
如果血压下降速度太快,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
误区3:老年人血压高没关系
常有人觉得老年人血压高是正常的。
事实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无年龄划分。推荐65 ~ 80岁的健康老年人只要能够耐受治疗,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就应该开始药物治疗。
误区4:无需改变生活方式
只要遵从医嘱,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即可,无需改变生活方式。
事实上,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对控制血压都很重要。单纯靠吃药而忽视生活方式的改变难以长期稳定控制血压。
误区5:频繁更换降压药物
有些患者几天内没有看到效果,就会要求医生更换降压药物。
实际上,大多数长效降压药物需要连续服用2 ~ 4周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效果,达到较好疗效。
误区6:不想吃药,药物有副作用
不治疗高血压,比药物导致副作用更危险!有些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不愿意长期服用。
实际上,控制高血压有许多安全有效的药物。目前常用降压药物的副作用是轻微的、可逆的。
误区7:血压高,没有症状就不严重
有些患者高血压病程长,身体已经耐受,因此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
如果血压高不予以治疗,会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溢血等并发症。
误区8:认为一旦开始服药就停不了
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会导致停不了药。
这是非常错误且危险的观念。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不会产生“耐药性”。第二,血压及早控制,更早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误区9:只知道服药,不知道定期检查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终身服药的同时,还需做定期检查,以便评价降压药疗效,监测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病是终生性疾病,需要终生监测血压。高血压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建议高血压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tips:图文来源网络,不做商业推广,纯知识科普,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