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萎缩肠化胃粘膜基础上出现的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引起胃黏膜萎缩肠化的最主要原因。幽门螺旋杆菌经过规律四联疗法治疗,绝大部分人都可以根除。但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以后,萎缩肠化粘膜是否会继续发展成不典型增生病变,甚至发展成胃癌,以及如何预防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或出口梗阻出现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硬。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10%,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便秘可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轻则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因便秘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情况发生。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便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改善便秘症状成为许多便秘患者迫切诉求。

国医大师董建华教授将萎缩性胃炎分为两个阶段三种证型:即脾胃气虚证、虚火灼胃证、气阴两虚证,分别运用甘温健脾方、酸甘益胃方及甘平养胃方进行治疗。脾胃科副主任郝永彪在前辈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放大及染色内镜技术有了进一步发现,他观察到萎缩性胃炎进行放大及染色内镜检查时,会出现腺窝开口大小不一,上皮细胞出现亮蓝脊,腺窝窝间部出现白色不透明物质,粘膜下微血管粗细不均等表现,中医考虑为痰湿及血瘀内阻引起。所以,补虚的同时需要祛除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董建华教授善用肉苁蓉、当归为主药治疗便秘,酌加麻仁、蜂蜜,四味合用,滋肾养血,取得良效。

同时,国医大师李佃贵的浊毒理论认为诸多脾胃病的发生与浊毒关系密切,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湿浊之邪可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湿盛则浊聚,久郁化热,湿浊化热蕴毒,毒寓于热,热由毒生,变由毒起,日久则气滞血瘀,诸症丛生。治以化浊解毒、活血化瘀,使气血调、壅塞通、湿浊化、毒邪解而病则自愈。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便秘属于一种功能性肠病,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虚赢弱等导致肝脾失调,气机不畅,影响水液运行,气、血、水停聚日久郁而化浊成毒,浊毒阻于肠腑,糟粕不下,则发为便秘实证,浊毒蕴结日久伤及阴液气血,阴伤及阳,发为便秘虚证。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时,李佃贵用药注重药物性味归经与功效的结合,同时善用药对,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院脾胃科专家团队师出名门,如董建华、李佃贵等国医大师。为了有效利用脾胃科优质医疗资源,更好为患者服务,脾胃科特开设萎缩性胃炎门诊和便秘门诊,继承前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结合临床实际辨证治疗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有效降低了萎缩肠化胃炎患者癌变的风险。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便秘,改善了便秘症状,极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文字 | 脾胃科  编辑 | 发展部